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溯源情况

坚持科学规则推动溯源工作
2021-07-27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溯源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科学问题,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科学开展病毒溯源,反对将溯源工作政治化。溯源的目的是把病毒的源头搞清楚,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这项工作。

  中国秉持公开、透明、科学、合作的原则,全力支持世卫专家组工作

  曾益新介绍,今年年初,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正式来华开展病毒溯源全球研究中国部分的工作。中国秉持公开、透明、科学、合作的原则,全力支持世卫专家组工作。“我们和地方政府一起尽全力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完全满足世卫专家参访的要求。”

  曾益新介绍,这次溯源研究报告是全球溯源研究的中国部分,专家组得出以下结论: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与新冠病毒关系最密切的冠状病毒,从序列来看和新冠病毒同源性最高,但是这些病毒仍然不足以证明是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尽管同源性很高,但还是有一定差距。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动物和环境检测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联合专家组最终确定了病毒出现途径的几种可能性: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是“可能到比较可能”;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通过冷链传入是可能的;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

  “报告发布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科学证据表明,这份报告是一份很有价值、权威的、经得起科学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科学的,产生的过程也始终坚持科学原则。”曾益新说。

  关于下一阶段的溯源工作,曾益新表示,对于中国部分报告中明确需要补充完善的任务,正在积极支持相关单位和科学家持续开展、努力推进,会及时向世卫组织反馈。另一方面,报告也为下一步全球框架下多国多地共同开展溯源研究指明了方向,应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病毒溯源要以科学为依据,尊重科学才能有效溯源

  针对“有关病毒从实验室泄漏”等谣言,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表示,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作为生物安全等级、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在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病原泄露和人员感染事故。

  对于世卫第二阶段溯源计划将“中国违反实验室规程造成病毒泄漏”这一假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曾益新表示,到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没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武汉病毒所没有开展过冠状病毒增益功能研究,没有所谓的人造病毒。世卫专家组亲自到武汉病毒所进行实地考察,也得出病毒由实验室泄漏“极不可能”的结论。“所谓第二阶段溯源计划,可以说是既不尊重常识,也违背科学。我们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曾益新表示,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应该在第一阶段病毒溯源的基础上延伸,应该以WHA73.1号决议作为指引,经过成员国充分讨论磋商后开展。对第一阶段病毒溯源时已经开展过的,尤其是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就不应该再重复开展,而应该在成员国充分广泛磋商的基础上,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开展早期病例搜索、分子流行病学、动物(中间)宿主等方面的溯源工作。

  “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曾益新说。

  关于早期的原始数据的提供问题,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表示,对溯源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的信息和资料。早期174例病人的数据,专家们在武汉期间已经进行了全部展示。“当时我们把这些数据库集中起来,和国外专家一起进行分析研究。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我们不同意提供原始数据,也没有让他们进行拷贝和拍照。当时,国外专家也给予了充分理解,也认为这是一个国际惯例。”

  持续攻关、加强合作,回答好“病源从哪里来”这一重大命题

  为了回答好“病源从哪里来”这一重大命题,我国组织科技力量、尽锐出战,围绕动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环境溯源等重点方向,积极开展了科学溯源研究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举例说:“疫情发生之初,我们就组织对31个省份的野生动物、家禽家畜进行了病毒检测,共检测了8万多份样品,没有发现1例新冠病毒抗体或核酸阳性。此外,我们还对蝙蝠、穿山甲等携带的冠状病毒进行研究,研究它与新冠病毒的相似性到底有多大。”

  徐南平介绍,通过与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溯源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今年7月19日,中国与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论文225篇,国内研究团队发表论文352篇;依托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建立的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经收集分享全球范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253万余条,为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万用户提供了服务。

  已经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现时间要早于我们先前的已知时间。对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认为,这些结果提示了新冠病毒可能有多源性。“溯源过程是如此复杂和多元,因此我们要‘真求起源’,就不要局限视野,而应当拓展视野。这是全球各地进行多点、多方位、立体溯源的方向性问题。”

  梁万年表示,下一步无论是早期病例、生物样本、基因序列、天然宿主、中间宿主还是冷链,都离不开全球多国多地共同开展研究;要了解可能导致病毒跨物种传播,进而在全球蔓延的整个的科学过程,就必须深入了解病毒的多样性和在动物宿主中的进化,动物、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助于病毒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影响因素。

  “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需要我们团结来共同应对,在溯源这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上,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合作,也需要各国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梁万年说。(记者 谷业凯)

  消息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21-07/23/content_5626729.htm

  新闻发布会全文: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4687/46381/index.htm